据了解,本次沙龙由市海淀区委宣传部主办,市海淀区文促中心、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承办,旨在探讨AI在艺术领域的创新应用与技术突破,展示海淀区AI产业生态活力,推动跨界合作与资源共享
“如今,我们步入综合场域时代,艺术作品、场馆空间,还有展陈新技术,它们相互交织,重塑了艺术的生态。”画院院长吴洪亮率先发言,对“艺术·场域·共情·”的深入探讨。他一边分享着过往展览策划的宝贵经验,一边强调:“艺术创作绝不能只盯着作品本身,更要关注作品与观众、空间及社会的互动。借助科技的力量,我们能让艺术得更远,影响得更深。”
全球首个作品被国家博物馆收藏的AI艺术家宋婷,兴奋地展示着自己在AI艺术领域的累累硕果:“这是我的算力珠宝系列,融入了前沿科技与艺术美感;还有基于我的科幻小说训练的AI虚拟人Nüwa女娲。”此外,宋婷自豪地介绍了多部国际电影节获AI实验短片:“像《牡丹幻梦》《蝶》等,这些作品既展现了AI在艺术创作上的巨大潜能,也促使我们思考AI生成内容的人性与机器性的区别。”她还透露与国画大师崔如琢合作创作《算力·梦梅荷》的经历,以及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开展的公益项目:“我们希望借助AI艺术教育,为发展中地区女孩打开新世界的大门。技术固然重要,但只有融入教育、伦理和文化等人文元素,艺术作品才能有温度、有深度。”
“从2019年起步,亚洲数字艺术展不断成长,如今已面向全球征集作品,影响力越来越大。”亚洲数字艺术展出品人王鹏,带着大家回顾展览发展历程,“在人工智能时代,科技与艺术的融合,不仅能为艺术赋能,更是文化交流的关键渠道。数字艺术拉近了大众与艺术的距离,推动了文化科技的融合。”
此次“Hi Talk”文化科技融合沙龙AI+艺术专场,无疑是一次成功的尝试。正如一位参会者所说:“它为专业人士搭建了交流平台,促进了行业信息共享与合作,也让大众对AI艺术有了更深入的认识,提升了大家对文化科技融合的关注度。”
“这是我们的首场活动,我们也希望未来它能够品牌化,把价值发挥得更大,对平台交流作用,连接的价值、共生的价值,赋能的价值发挥得更大。我们也希望有更多人加入进来,共同去发声,把我们海淀的文化、科技故事讲好。”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助理刘结成满怀憧憬地说道。
上一篇:第五届全国人工智能大赛在深落幕